亚太局势有变,中俄暂不结盟,普京托人带了口信,俄专机直飞朝鲜
最近的国际局势,可以说是风云突变。美日的军事动作频繁,让亚太地区的紧张气氛又升了一档。这让我想起去年俄罗斯的一句警告——“美日正在为亚太冲突做准备”。如今看来,这话不是空穴来风。
先说日本吧,它宣布要在九州部署射程1000公里的反舰导弹。这是什么概念?别看名字叫“反舰导弹”,但这种武器不仅能打船,还能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再加上美国计划在太平洋重新部署“堤丰”中导系统,这两招一出,就像是在给亚太地区点了一把火。
不过,说到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压力,中俄为什么迟迟不结盟呢?毕竟从外界来看,两国合作已经很紧密了,但双方却一直强调“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这背后其实大有文章可讲。
中俄为何“不结盟”?暗藏深意
你可能会问:“都这个时候了,不结盟是不是显得软弱?”其实恰恰相反。不结盟并不是拒绝合作,而是一种更灵活、更务实的战略选择。中俄关系现在可以用一句话形容:虽无正式联盟,却胜似联盟。
举个例子,上个月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访华时,普京就托他带了一封口信,同中国讨论安全领域的重要议题。而且就在几天前,绍伊古还公开表示,中俄军事合作正在全方位发展。从这些细节看,两国之间已经形成一种默契:不用搞什么正式条约,但该合作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
为什么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中俄真的签署类似北约那样的军事同盟协议,那就是直接挑明和美国、北约针锋相对。这种硬碰硬的方法,看似强硬,其实容易陷入被动。所以,不结盟反而让两国保持战略上的灵活性,该联合的时候联合,该独立行动的时候独立行动,把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俄罗斯忙着联络朝鲜,“定心丸”送到家门口
除了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最近俄罗斯还有一个大动作——派专机直飞朝鲜,由绍伊古亲自访问金正恩。这事儿怎么看,都值得琢磨一下。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现在美西方国家天天炒作‘朝军援助俄罗斯’,难道这时候去见金正恩不会引发更多猜测吗?”
其实,这次访问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给朝鲜吃颗定心丸。去年两国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后,美韩以及乌克兰媒体就开始疯狂炒作,说什么“朝鲜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甚至编造各种耸人听闻的数据。但站在俄罗斯角度,它当然知道这些流言蜚语会影响双方关系,所以必须主动出击,对外表态“两国友谊稳如磐石”。
还有一个潜台词不能忽略:通过巩固与朝鲜的关系,增加自己与美国谈判时的话语权。目前,美俄正在围绕乌克兰问题展开接触,而普京提出的一项核心条件就是要求特朗普承认乌东四区和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在这个背景下,与中国深化合作、巩固与朝鲜联系,无疑是增加筹码的重要一步棋。如果特朗普拒绝妥协,那不好意思,美国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东北亚局势。而这一切,全都是拜它自己的政策所赐!
美国忙着搅局,中俄稳扎稳打
回过头来看,现在最忙碌的大概就是美国了。一边拉拢日本搅乱亚太,一边试图挑拨中俄、中朝之间的小摩擦。但不得不说,美国这一系列操作,很可能最终只是徒劳无功。我倒觉得,用一句老话形容再合适不过:“竹篮打水一场空。”
相比之下,中俄则显得沉稳许多。一方面继续推进双边军事、安全领域内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外交手段稳定周边国家,比如巩固与金正恩政权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从结果来看,美国越急躁,就越容易犯错,而中、俄则越来越占据主动权。这场博弈谁输谁赢,现在或许还不好断言,但至少目前看来,美国已经失去了很多原本可以掌控的大好机会。
如果你是指挥官,你怎么选?
我想抛个问题给大家聊聊。如果你是负责制定策略的人,在当前这种复杂情况下,你会选择进攻还是防守?比如面对美日不断施压,是该采取更强硬措施回击呢?还是应该继续以柔制刚,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化解危机?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观点!战争虽然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很远,但思考这些问题,其实也是了解世界格局的一部分嘛,对吧?
【参考来源】
【来源1】《全球防务动态报告》- Jane’s Defence, 2023年版
【来源2】RAND Corporation - 《东北亚安全环境研究》,2023年发布
【推测分析】基于公开报道及历史数据综合整理
#春季图文激励计划#
下一篇:上海3条地铁通车延期!